西安日报:探讨科教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4-12-24 作者:佚名 来源: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4年12月23日《西安日报》第03版
(记者 关颖)12月21日,“院士专家西安科学园行——深化科教融合工作 发展新质生产力”主题活动在西安科学园与西安交通大学举行。与会的院士专家学者通过调研了解西安科学园大科学装置建设情况,依据省市科技资源优势,围绕“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进行交流探讨,探索科教、现代化产业和金融融合发展的新举措、新路径。
此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 陕西省科学院、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陕西省道德文化研究会共同组织主办。上午,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大学学科领军研究团队代表、陕西省道德文化研究会会员与中国科学院西安地区研究所、陕西省科学院研究所的相关学科研究团队领军人物走进西安科学园和研究所,开展走访、交流座谈活动。
当天下午,“深化科教融合工作 发展新质生产力”主题研讨会在西安交通大学南洋大酒店国会厅举行。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成进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聚焦国家需求,深化科教融合工作,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以“6352”工程、“1121”模式持续推动校地一体联动、产教深度融合,依托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和黄河流域大学联盟汇聚科教资源,打造资本对接成果、技术对接企业的创新高地。
中国科学院徐宗本院士以“大模型智能涌现的数学描述”为主题,介绍了大模型作为革命性技术的意义,阐述了大模型的产生逻辑,并定义了“极限架构”这一无穷维系统概念,来说明大模型智能涌现的新特征/新行为。徐宗本院士认为,极限架构(无限维系统)是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极限架构的存在由大模型基块的特性(特征数)与组装方式决定(除了AI的先验假设)。
专题汇报环节,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副主任李孝辉说明了“国家地基光纤长波授时系统的创新与建设意义”,从背景、内容、进展和未来展望四个层面对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建设进行了介绍。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副所长付玉喜围绕建设背景、设施作用、建设进程和未来预期,阐述了“建好用好阿秒激光大科学装置”。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地环所”)副所长金章东讲述了“加速器共建,加速科教融合”,对地环所以及共建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的内容亮点进行介绍,总结了地环所与交大科教融合的五条成效。
主题发言环节,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张锋围绕“学习全会精神,深化科教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陕西高质量发展”进行分享,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燕连福探讨了“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几点思考”,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李重提出要“奋力谱写科技创新新篇章”,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梁军就“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了交流。
原文链接:https://kjt.shaanxi.gov.cn/kjzx/mtjj/32604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商洛日报:为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